首任民革名譽主席宋慶齡,為何沒加入民革?

發布者:魏彬發布時間:2019-06-19浏覽次數:2074

圖片.png

宋慶齡

2019年5月29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一任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逝世38周年紀念日。回顧她偉大光榮的一生,能夠看出,民革的成立是曆史的必然,宋慶齡對于民革的成立具有重要意義。

孫中山精誠無間的革命伴侶

圖片.png

宋慶齡和孫中山

宋慶齡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她的父親宋耀如早在1894年就開始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宋慶齡在美國讀書期間,撰文《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盛贊辛亥革命。畢業後,她沖破重重阻力,于1915年10月與在流亡日本的孫中山結婚,成為他的革命伴侶。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她代孫中山拟電,祝賀列甯和蘇維埃政府的勝利。1920年至1923年間,她陪同孫中山接待列甯所派共産國際第一位使者維經斯基,與共産國際遠東書記處成員達林、蘇聯代表越飛會談,還陪同孫中山與李大钊讨論“振興國民黨以振興中華”等問題,對于國共合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宣言中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确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大會通過的黨章中,同意共産黨員以個人資格參加國民黨。1925年,她陪同孫中山北上。孫中山病逝于北京後,她繼承孫中山遺志,繼續奮鬥。

高票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25年4月15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成立“孫中山先生永久紀念會”,宋慶齡為紀念會永久委員,并可以随時出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由于孫中山已經逝世,國民黨内鬥争日益激化。8月20日,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恺在廣州被國民黨右派殺害。11月20日,“西山會議”通過“取消共産黨在本黨黨籍”、“開除中央執行委員之共産黨員李大钊”等議案,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宋慶齡深為憤慨,通電譴責他們:“總理泉下有知,亦當痛哭。”

圖片.png

孫中山病逝後,1927年宋慶齡在武漢留影

1926年1月,宋慶齡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說,指出:“我還要希望諸位團結堅固,不要受人家的挑撥,不要因一二人的私見便争意氣:因為先生的主義成功不成功,全仗諸君的努力……我竭忱的希望諸位要大家合作。”選舉中央執行委員時,有效票數為249張,宋慶齡得票245張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擁護和尊敬。

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分共”政策

1926年5月,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黨務整理案”,要求加入國民黨的共産黨員名單必須全部交出。随着北伐戰争的勝利,革命勢力已經擴展到中國的中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把國民政府和中央黨部遷至武漢。1926年底,宋慶齡和先遣人員抵達武漢,決定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于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未到鄂開會前,執行最高職權。

1927年1月3日,蔣介石在南昌召集中央政治會議第六次臨時會議,公然決定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暫駐南昌”,4日在南昌設立中央黨部臨時辦事處,與武漢臨時中央黨政聯席會議對抗,挑起了遷都之争。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變局中,宋慶齡拒絕與宋子文、宋美齡一同離開武漢,7月14日,她又拒絕出席汪精衛的“分共”會議,同時發表了《為抗議違反孫中山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七一四”聲明)。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的部分國民黨中央委員和一些省區及海外支部的代表舉行聯席會議,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與背叛革命的蔣、汪集團劃清界限,繼續領導革命。這個委員會由國民黨左派和共産黨人25人組成,并推定宋慶齡、鄧演達、譚平山、張發奎、賀龍、郭沫若、恽代英7人為主席團成員。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和發動的,但依然沿用中國國民黨的旗幟,選出宋慶齡為首的領導機關,這與宋慶齡在大革命失敗後表現出來的政治态度密切相關。宋慶齡雖然沒有參加南昌起義的策劃,但從她在一個月後發表的文章《中國目前的形勢》中表明,她完全贊成而且高度評價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等。

支持國民黨左派“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活動

圖片.png

1927年9月6日,宋慶齡為了表明堅持孫中山革命原則的态度,決定按照孫中山遺願訪問蘇聯。圖為宋慶齡到達莫斯科車站受到各界代表的熱烈歡迎

1927年,宋慶齡赴蘇聯争取支持。宋慶齡、陳友仁與先期到達莫斯科的鄧演達相會,一緻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臨時的領導機關——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鄧演達起草了《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衆宣言》,于是日由宋慶齡、鄧演達、陳友仁三人署名,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名義在莫斯科發表。宣言重申了孫中山三民主義及三大政策的革命意義,總結了孫中山“一面與敵人奮鬥,一面更須與黨内的叛徒決絕”的曆史經驗,滿懷信心地說:“目前中國之反動勢力,雖極其殘暴兇惡,而國内勞苦民衆之覺醒必沖破反動的營壘,得到最後的解放和勝利!”

1930年5月,鄧演達回國後,8月9日在上海正式組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被選為總幹事。他的宣傳、組織和軍事工作給蔣介石以嚴重威脅,1931年8月17日,鄧演達被捕,11月29日被秘密殺害。12月19日,宋慶齡在寓所會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負責人謝樹英,并撰寫《宋慶齡之宣言》一文,由陳翰笙、謝樹英共同譯成中文,在《申報》社總經理史量才的支持幫助下,于12月20日刊登在上海《申報》上,引起巨大社會反響。《宋慶齡之宣言》又名《國民黨已經不再是一個政治力量》,揭露蔣搞個人獨裁,殘害革命者的種種反動行徑,指出“當作一個政治力量來說,國民黨已經不複存在了”。

1933年2月8日,宋慶齡與蔡元培聯名緻電山東省主席韓複榘,營救在山東被捕的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成員袁春霆、徐哲、劉蘭方等30餘人。要求“即予釋放,或交法院公開審判,以重人權,而張公道。”宋慶齡的營救行動遭到蔣介石痛恨,又對她無可奈何,便在1933年8月暗殺了宋慶齡的得力助手楊杏佛。楊杏佛曾擔任孫中山的秘書,曾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委員,秘密參加了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這一事件後,宋慶齡發表聲明:“楊铨(楊杏佛)為同情自由所付出的代價反而使我們更堅決地鬥争下去,再接再厲,直到我們達到我們應達到的目的。”

為民主派聯合組織命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後,1938年3月,國民黨在武漢召開了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抗戰建國綱領》,成立了國民參政會,宋慶齡、何香凝被選為參政員。皖南事變發生後,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等聯名通電予以痛斥。在這些鬥争中,國民黨内以左派為核心的抗日愛國力量逐步團結起來,醞釀成立民主派組織。1941年,在重慶成立了第一個民主團體:中國民主革命同盟。1943年,譚平山、柳亞子等國民黨民主派在重慶醞釀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于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另一部分國民黨民主派何香凝、李濟深等在廣州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于1946年春正式成立。

1946年,宋慶齡發表了《關于促成組織聯合政府并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的聲明》,引起強烈反響。1947年2月,民促主席李濟深在秘密離滬赴港前,在滬秘密會見宋慶齡,向宋慶齡介紹了籌建民主派組織的設想,宋慶齡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并囑咐他“多發揮作用”。

圖片.png

宋慶齡與何香凝

1947年下半年,李濟深、何香凝、譚平山、蔡廷锴、柳亞子、陳此生等在香港醞釀成立國民黨民主派聯合組織。10月,他們具體讨論組織的名稱、綱領、領導人選等重大問題。關于定名問題,當時柳亞子建議用“中國國民黨民主聯盟”的名字,但也有一些人主張不用。不久,宋慶齡從上海捎口信給何香凝說:“早年我與鄧演達、陳友仁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名義發表《莫斯科宣言》,以示繼承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後來我曾考慮過臨時行動委員會之下一步,可以改為革命委員會……建議考慮。”經過何香凝、朱蘊山等人的解釋工作,最後大家一緻同意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籌備讨論會上,大家一緻希望宋慶齡南下領導,遂推舉柳亞子執筆,聯名寫就《上孫夫人書》。朱學範接受送信的任務後,請中國勞協的俞志英同志從滬來到香港,将此密信交給她,請她回上海面交宋慶齡同志。俞志英請示了中共在香港的負責人章漢夫。章漢夫對她說:“你不用去上海了。宋慶齡同志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她贊成成立國民黨的革命組織,表示全力支援。她是不是參加這個革命組織,經她缜密考慮,認為以她現在的身份從事革命活動,比之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對革命更為有利。宋慶齡同志已把這個想法向我黨談了。我們黨完全尊重宋慶齡同志的意見。”根據這個意見,這封信就沒有發出。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堅尼地道52号正式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組織總章》等文件,推舉宋慶齡為民革中央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

充分肯定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工作

圖片.png

宋慶齡出席開國大典

1949年,民革領導人李濟深和宋慶齡一起,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53年1月19日,民革二屆三中全會向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宋慶齡緻電,電文謂:“您是孫先生不斷進步精神的繼承者,多年以來,您一直和全國人民一道,為新中國的成長而進行了不懈的鬥争,您這種偉大精神,對我們民革同志是一個光輝的榜樣,我們願意學習您的精神,為保衛祖國、保衛和平而努力。”

文革期間,宋慶齡堅持她的一貫立場。1972年,宋慶齡在何香凝葬禮上緻悼詞時指出:“一九四九年在中國共産黨、毛主席的領導下,全國解放了。由于統一戰線的關系,何香凝興高采烈地離開香港到北京去。她知道一九四九年的勝利,不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勝利。”宋慶齡特别提到,何香凝的一生是異常豐富和有益于人民的,在她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務時,她的确是忠實地為人民服務的。

圖片.png

晚年,宋慶齡支持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看到了民革工作在新時期重新煥發生機。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同志逝世後,民革發來唁函,表達最沉痛的悼念,唁函謂:“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她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光輝業績,是我國各族人民包括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衷心敬愛的領導人。”“宋慶齡同志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作者:李雪英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


來源: 團結報團結網

Baidu
sogou